生死时速!我院多学科协作极速成功抢救心脏贯通伤患者
2025年3月28日凌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在科室陈厚赏主任统筹指挥下,联合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高效协作,成功救治一名右心房穿透伤危重患者。
急诊快速响应 胸外科精准研判
当日凌晨2时33分,急诊科戴何兴副主任医师接诊一名51岁右胸刀刺伤男性患者。患者入院后迅速出现休克体征,CT检查显示其右侧胸腔及心包腔大量积血。戴何兴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同步呼叫心胸外科紧急会诊。
“刀刺位置紧邻心脏投影区,必须争分夺秒!”心胸外科主诊医师肖国泽副主任医师3分钟内抵达抢救室,结合患者伤口位置(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及进行性血压下降情况,迅速判定患者存在心脏损伤风险,即向科室陈厚赏主任汇报病人情况。陈厚赏主任考虑患者心脏破裂可能性大,需立即紧急手术。在陈厚赏主任指导下,肖国泽组织团队马上完成术前备血、自体血回输系统预启动,并协调麻醉科、手术室开通抢救重生命极速通道。
术中生死竞速 多科协同攻坚
手术探查证实,锐器贯穿患者右侧第四肋软骨直刺右心房,形成3厘米喷射状破口,瞬时失血量达2500毫升以上。麻醉科黎达锋主任团队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患者血液循环系统濒临崩溃时,及时维持并稳定了其生命体征。陈厚赏主任果断采取胸骨正中切口,精准找到出血点控制止血,修复右心房裂口。患者心率、血压逐渐稳定,手术后转至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1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康复治疗。
陈厚赏主任介绍,术中探查证实利器贯穿患者右侧第四肋软骨直抵右心房,造成长约3厘米的喷射状破口,这类手术的核心在于心胸外科团队对解剖结构的精确把控和决断力。此次手术,从开胸到完成心脏修补仅用时18分钟,体现了我院心胸外科团队对心脏外伤救治流程的标准化训练成果。麻醉科黎达锋主任团队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配合加压输血,实时调整输血策略,在患者术中出现循环衰竭的危急时刻,成功维持了其生命体征。
据文献数据显示,心脏穿透伤院前死亡率高达80%-90%。本次救治过程中,我院急诊科、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高效联动,从院前急救到手术成功开展,多学科配合无缝衔接,充分体现了我院创伤急救体系的快速响应能力。
患者术后首日即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此次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在严重胸外伤的急救处理和多学科协作方面达到区域领先水平。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