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园地>卫生知识

脾胃好、百病消,调好脾胃是关键!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2日 点击数:5,023 字号: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1

 

脾胃疾病的发病因素

(1)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

(2)肝不郁,则脾不虚

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2

 

脾胃不好,累及全身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1)脾胃虚,影响心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2)脾胃虚,影响肺

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工作,脾胃虚弱的时候往往伴有肺气虚:走路时气喘吁吁、没有胃口、没力气、容易出汗等。

(3)脾胃虚,影响肝

土壅木郁,在五脏中脾胃是土,肝为木,脾胃功能不正常会影响到肝脏,导致肝气郁滞,在湿热的影响下,会导致肝胆湿热:口干、口苦、眼睛看不清、小便短赤等。

(4)脾胃虚,影响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关系密切,一方如果无法正常运作,势必会影响另一方的正常运行,出现腰膝酸软、睡眠和记忆力不好、容易掉发等。

 

3

 

脾胃疾病的辨证用药

(1)脾胃虚寒证

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补中益气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2)脾胃气虚

精神疲惫,全身乏力,不思乳食,或拒食,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可以用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

(3)阴虚火旺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4)湿困脾阳

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可用茵陈五苓散、葛根芩连汤。

 

个人简介

蒋雪峰,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研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亚健康状态及良、恶性肿瘤中药调理。

 

 

· 出诊信息 ·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出诊地点:阳江市人民医院门诊7楼 中医脾胃病门诊

 

 

 

来源:中医科  蒋雪峰

编排:宣传拓展科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图片

1

 

脾胃疾病的发病因素

(1)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

(2)肝不郁,则脾不虚

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图片

2

 

脾胃不好,累及全身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1)脾胃虚,影响心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2)脾胃虚,影响肺

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工作,脾胃虚弱的时候往往伴有肺气虚:走路时气喘吁吁、没有胃口、没力气、容易出汗等。

(3)脾胃虚,影响肝

土壅木郁,在五脏中脾胃是土,肝为木,脾胃功能不正常会影响到肝脏,导致肝气郁滞,在湿热的影响下,会导致肝胆湿热:口干、口苦、眼睛看不清、小便短赤等。

(4)脾胃虚,影响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关系密切,一方如果无法正常运作,势必会影响另一方的正常运行,出现腰膝酸软、睡眠和记忆力不好、容易掉发等。
图片

3

 

脾胃疾病的辨证用药

(1)脾胃虚寒证

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补中益气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2)脾胃气虚

精神疲惫,全身乏力,不思乳食,或拒食,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可以用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

(3)阴虚火旺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4)湿困脾阳

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可用茵陈五苓散、葛根芩连汤。
图片

个人简介

蒋雪峰,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研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亚健康状态及良、恶性肿瘤中药调理。
图片

蒋雪峰博士

 

 

· 出诊信息 ·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出诊地点:阳江市人民医院门诊7楼 中医脾胃病门诊

 

 

 

来源:中医科  蒋雪峰

编排:宣传拓展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心情排行]